該頁面內容是關於 「基督搖滾熱」 的冷知識,還包括大眾文化、聯繫、疏漏、肯尼之死、隱藏的天外來客等內容。請注意,如果你想就某一冷知識進行討論,請移步文章下方的評論區。
冷知識[]
- 本集是哈里斯警官的第一次出場,然而此時他還是FBI探員而不是鎮警局的警長。
- 凱爾的穆普樂隊中的MOOP是「Matter Out of Place」的縮寫,意思是森林或沙灘上的垃圾。
- 基督唱片公司的唱片評級:黃金、乳香和沒藥是耶穌誕生時東方三博士獻給瑪利亞的禮物。
- 在現實生活中,沒有沒藥唱片這種東西。就像世俗音樂一樣,賣出一百萬張的基督教音樂以及勵志專輯會成為白金唱片。沒藥專輯是為這一集特別製作的。
- 斯蓋勒·莫爾斯和他的朋友們也在罷工,但沒有隊伍。這是他們自劇集「殘疾歌手提米」以來的首次亮相。
- 劇中提到,凱爾偏愛的音樂風格是融合爵士樂(fusion guy),肯尼是拉丁爵士(latin-jazz),而斯坦則偏愛嘻哈和節奏藍調(hip-pop,R&B)
- 布魯斯·豪厄爾的名字和在《需要你》這首歌的樂譜上被劃掉了,替換成了埃里克·卡特曼。
大眾文化[]
- 「信仰+1」專輯封面的介紹參考了U2樂隊的專輯《約書亞樹》(The Joshua Tree)。
- 貝斯手托肯的設定模仿了卡通連續劇《豬頭愛博特和鄰居的黑小子們》(Fat Albert and the Cosby Kids)中的貝斯手魯迪(Rudy)。
- 埃里克·卡特曼在公交車上把歌詞寫在自己的手掌上,這一幕取自電影《八英里》(8 Mile),阿姆(Eminem)在去參加說唱比賽的路上也做了同樣的事情。
- 有一個前基督教男孩樂隊叫做「+1」(Plus One)。
- 「信仰+1」的歌曲是根據真實生活中的歌曲改編的,只是歌詞有所改動。
- 與穆普一起罷工的音樂家和樂隊包括:布蘭妮、P大師、眨眼182、金屬樂隊、艾拉妮絲·莫莉塞特、密特·勞夫、梅西·埃麗奧特、奧茲·奧斯朋以及第三季劇集「貓之戀曲」和第四季劇集「殘疾歌手提米」中斯蓋勒·莫爾斯的樂隊。
- 當特工帶孩子們參觀P大師的豪宅時,凱爾問P大師的兒子是否會在法屬波利尼西亞擁有一座島嶼作為生日禮物時,特工回答到「我看到一個沒有主人的島嶼」,這句話參考了查爾斯·狄更斯(Charles Dickens)的小說《聖誕頌歌》(A Christmas Carol)。
聯繫[]
- 這是好萊塢的國會唱片公司(Capitol Records)第二次被惡搞,第一次是在劇集「援助大廚「中。
- 卡特曼說他總有一天會殺死托肯,而在劇集「黑人世界大戰」中,他實際上是在試圖這樣做了。
- 在公交車上睡在卡特曼後面的座位上的流浪漢來自劇集「瘋狂殘疾人」。
疏漏[]
- 在托肯向卡特曼揮拳前的幾分之一秒,他的拳頭變大了。
- 在廣告和沒藥專輯儀式上的「信仰+1」專輯封面與卡特曼拍攝的照片不同,托肯和巴特斯互換了位置。
國語版[]
- 除了基督教之外,信仰+1樂隊也參考了中國民間信仰、道教和佛教來創作歌曲。
- 卡特曼勸着托肯不要離開樂隊,解釋樂隊所賣出的專輯可以賺一大筆錢,但計算當中有兩個錯誤:
- 卡特曼說明台灣有3億人有宗教信仰。但是,劇集首次播出時,台灣當時的人口只約2260萬人。
- 卡特曼之後把一張專輯的價格(300元)乘3億人時,只算出300億元(正確的數量應該是900億元)。
- 金屬樂隊隊員拉爾斯·烏爾里希首次出現時被稱為「李宗剩」(惡搞李宗盛),但全樂隊出現在凱爾家時卻被稱為「九月天」(惡搞五月天)。
- 以下是被惡搞的音樂家和樂隊譯名列表:
- 頒獎典禮嘉賓邁克爾·柯林斯的譯名是「性海羅盤夜教授」,惡搞着台灣電視節目《心海羅盤》以及該節目的主持人葉耀星(別名:葉教授)。
- 劇集中的頒獎典禮被改名為金曲獎。